IT IS INTERESTING
Guiyang Confucius Academy to celebrate Dragon Boat Festival
Guiyang Confucius Academy prepares an inflatable dragon boat for the upcoming Dragon Boat Festival.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holiday from June 7 to...
我省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针对目前人才评价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着力构筑江苏人才竞争新优势。把品德列为人才评价首要内容针对我省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的分类评价不足问题,《实施方案》提出将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制定发布全省人才评价分类指导目录。计划在3年内分类建立健全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人才评价改革坚持把品德列为评价首要内容,建立职业道德正向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鼓励人才创新创业,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发表原创论文、发明创造、参与智库研究、参与标准制定、人才离岗创业,充分挖掘人才“富矿”,有效释放人才“红利”。助推新兴职业领域人才职业发展。适应新兴职业领域人才发展需求,组织开展文化创意、技术经理人、乡土人才、工业设计等新兴职业领域人才评价标准开发工作。避免多头、频繁、重复评价人才针对我省人才评价机制中存在的评价方式单一、评价范围覆盖不全面和人才评价结果互认共享不够等问题,《实施方案》遵循不同类型人才成长发展规律,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克服评价考核过于频繁的倾向。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员聘期考核办法。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评价考核周期,鼓励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按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重点在教育、科技、卫生、工程等领域引入市场评价、社会评价和国际同行评价。开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打通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统筹各类人才工程计划,避免多头、频繁、重复评价人才,引导广大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发,多出好成果、大成果。加快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针对我省科技人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医疗卫生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等领域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构建符合各重点领域实际、具有江苏特色的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实施方案》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数量等与科技人才评价直接挂钩的做法,建立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杜绝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根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不同学科领域,对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艺术表演创作等不同类型人才实行分类评价。分类分层次分学科建立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评价体系。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新要求,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严禁简单用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强化医疗卫生人才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合理确定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不同专业岗位人才评价重点。逐步向设区市下放社区卫生正高、副高职称评审权,2020年底前全部下放到位。积极推进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开展自主评审试点。分专业领域建立健全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解决评价标准过于追求学术化问题,重点评价其掌握必备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技术创造发明、技术推广应用等实际能力和业绩。完善面向企业、基层一线和青年人才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企业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针对我省人才评价机制中存在的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人才评价管理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人才评价“放管服”改革力度。强化企事业单位用人主体意识,支持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评价人才。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稳步推进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评审。防止人才评价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作用。对开展自主评价的单位,人才管理部门不再进行资格审批,通过完善信用机制、第三方评估、检查抽查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建立随机、回避、轮换的专家遴选机制,优化专家来源和结构,强化业内代表性。提倡开展平等包容的学术批评、学术争论,保障不同学术观点的充分讨论,营造求真务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评价氛围和环境。
Источник
坚持效果导向 达到预期目标
目标就是方向,标准决定质量。
“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体目标,为开展主题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党同志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对准目标,积极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必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必须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这次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体现的正是党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方面的基本要求。
理论学习有收获,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思想政治受洗礼,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干事创业敢担当,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坚决摒弃一切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懒政怠政等消极行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为民服务解难题,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清正廉洁作表率,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态度决定成效,起步影响结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已经开始。“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紧紧围绕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把高标准树立起来,把严要求落实下去,我们就能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Источник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全国主会场活动在广州启动集中展示40项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
6月7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政府主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全国主会场活动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出席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欧敏行女士等出席。 李金早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名录制度、分类保护政策、传承能力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项工作持续推进,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非遗传承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竞相绽放,形成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既是展现中国非遗的活跃实践,也是总结非遗保护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彰显非遗保护之中国责任。 许瑞生表示,广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法规制度建设、名录体系建设、保护传承措施全覆盖、提升融合发展能力、讲好“广东故事”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全省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2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广东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活化了总长上千公里的南粤古驿道,举办了“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艺道游学·少儿绘画大赛”等一批文化展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非遗传承与发展。接下来,广东将把非遗保护工作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为湾区“优质生活圈”提供充足和优质的文化供给,着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文化和旅游高地。 据悉,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将围绕40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全面展示相关项目保护成果,总结探讨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经验,展现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主会场活动期间,广东各地将推出近300场大中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展示、传播广东非遗项目的深厚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广东非遗项目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Источник